English

诺贝尔奖得主应邀到京纵谈科技发展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征询国际著名专家评议
2000-08-0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8月4日电(记者 薛冬 通讯员 罗杨)应中国科学院邀请,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丁肇中、马库斯(RudolphA.Marcus)、米歇尔(HartmutMichel)和菲尔兹奖(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得主丘成桐今天来到中科院,出席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国际咨询座谈会,为中科院未来发展出谋划策。中科院院长路甬祥等负责人与会听取意见。

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认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在整个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责任重大。科学家对中国科技50年历史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认为中国科技在21世纪定会取得了不起的成绩。

科学家认为,中国科技发展有自己的特点,与日本、韩国相比,自力更生的精神更强,在一些科技领域,如国防武器等都是自己研制成功的,应该继续保持这种精神,当然,也要注意引进必要的科学技术。

科学家肯定了中科院在前一阶段整合研究所、组建精干研究院的做法。他们提出科学研究需要竞争,要让最优秀的科学家上岗。要选择接受知识快,有创新意识的年轻科学家给予支持。

在论及基础研究时,科学家都提出要给予科研人员充分的独立性、灵活性、自由度。但也有科学家谈到在尊重科研人员个人研究目标同时,也要注意将个人目标与整个国家目标一致起来。

在谈到人才时,他们说,年轻的科学家要受到重视,要给他们创造公平、公正的环境。有发言者建议给予科研人员更优厚的待遇,以使科研人员作出更大的成绩。他们建议中科院每年邀请更多的国际上的中青年科学家到中国从事科研。

展望中国科技前景,有科学家建议用遗传工程改善中国农作物产出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探索核聚变能源等。在展望下世纪最可能出成果的学科时,科学家认为中国最有可能出成绩的是数学、生物学等学科。

据了解,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始自两年前。1998年2月4日,江泽民总书记对中国科学院呈报的《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报告作了重要批示,支持中科院“先走一步,真正搞出我们自己的创新体系”。同年6月9日,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中国科学院开展“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汇报提纲》,标志着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中科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即“启动阶段”(1998年至2000年)、“全面推进阶段”(2001年至2005年)和“优化完善阶段”(2006年至2010年)。

中科院的“知识创新工程”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思路是:明确方向,深化改革,建设基地,造就人才,开拓创新,加快发展。核心内容是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换机制,建设基地。目标是把中科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成为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成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攀登科学高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国防建设与社会进步,不断地作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创新贡献。两年来,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凝练科技创新目标为导向,以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转变为突破口,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中科院试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